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生活问答 > 正文

辉南县抚民镇:抓住“牛鼻子”做大“钱袋子”

作者:king发布时间:2023-08-07分类:生活问答浏览:24


导读:  “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因地制宜、精准发力,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抓住产业发展“牛鼻子”,做...
  “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因地制宜、精准发力,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抓住产业发展“牛鼻子”,做大富民增收“钱袋子”,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。  抚民镇地处长白山区龙岗山脉,森林面积 7404.67公顷,森林覆盖率高达67.2%,设有7个行政村,拥有2万多人口、9.61万亩耕地,其中旱田8.2万余亩。目前,全镇林下经济、庭院经济、养殖业、中草药材种植、木制品加工、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。镇党委书记李亚斌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依托资源禀赋,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,强力推进富民产业发展,积极引导和鼓励百姓发展特色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  乡村振兴靠产业,产业发展有特色。抚民镇立足山区资源优势,千方百计做好“靠山吃山”这篇大文章。据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段志远介绍,目前全镇已发展林下参770多亩、园参2000多亩,常年“跑山”的农民有400多人,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,每年采摘山野菜、野山菇、野果等2000多吨,并在镇政府推动下,建成1户山野菜加工厂和1处交易市场。在“靠山吃山”的同时,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,想方设法让天麻、贝母、穿地龙等中草药种植和大煎饼加工在农家院里“唱大戏”,有150多户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种植中草药300多亩,每亩可增收2万多元;已发展大煎饼加工大户13户,带动60多人就地就业,人均年可增收4万元左右;培育木耳种植大户7户,种植木耳80万棒,年产值达200多万元,带动临时用工150多人,人均增加收入8000余元。  抚民镇养殖业方兴未艾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北关村农民陈兴隆从事养牛业10多年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他创建的抚民镇同宇禾养殖场“牛气十足”、日益壮大,现存栏达200多头。近年来全镇养牛存栏量始终保持3000头左右,每年出栏不少于2400头,5头以上的养牛户达450多户,其中超百头以上的大户有2户。农民刘光洲在榆树岔村牵头组织成立了爱民生猪养殖合作社,发展会员20多户,生猪存栏1100多头。据介绍,抚民镇常态化生猪存栏1万头以上,年生猪出栏1.2万头,规模化生猪养殖大户12户;发展肉鸡养殖大户5户,年肉鸡出栏30万只,现存栏10万只。目前,抚民镇多措并举,通过农户散养、村委领办、合作养殖方式,积极推动鹅产业发展,今年全镇计划饲养大鹅5000只。  抚民镇木制品加工产业远近闻名,享有“关东木椅之乡”之美誉。全镇现有木制品加工企业18户,主要生产木椅、木床、木桌、木门及各类装饰、装潢、木旋制品等60多个品种,年产值4500万元、利税300万元,安置当地农民就业250多人,年人均增收6万多元。在财华木制品家具有限公司,55岁的掌门人吴桂才告诉记者,1990年公司创建以来,始终坚持采用长白山区的A级山榆、曲柳、楸木作原料,生产的包括门板、底板、桌面等所有产品均用实木制成,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以及韩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。  南关村李家店位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景区,是旅游热线必经之路。村支书石庆红说:“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我们充分发挥旅游业辐射带动作用,依托长白山特有的北沉香(琥珀木)资源,积极引进人才,采用传统工艺开发根雕等各类艺术品产业,并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。”据介绍,根雕艺术家、60岁的谭国军,2010年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慕名而来,落户南关村李家店,创建“森宝根艺”,从事根雕艺术创作及作品营销,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,年均收入20多万元。目前,全村已经有7家根雕艺术产业经营主体,带动当地从业人员20多人,年产值200多万元。  走进抚民镇,“一村一品”多姿多彩,特色种植齐头并进。四平街村300多亩的大榛子,铺板石村100多亩的洋菇娘(又称戈力、毛酸浆),南关村100亩的矮棵黏高粱……一抹抹绿色点燃了激情、托起了梦想,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彩有约、放飞未来。